|
48岁的刘根敏是上海英雄金笔厂笔尖车间金尖小组组长,其貌不扬,沉稳内敛,看上去比同龄人显得更年长一些。他在英雄金笔厂的车间里忙碌了近30年,手上厚厚的老茧就是最好的故事。
在钢笔尖的方寸之间,刘根敏钻研技术、淬炼匠心,也打磨人生,伴随着“英雄”这个民族品牌一起沉浮。
曾经的上海英雄金笔厂是上海轻工业的头牌企业,上个世纪的文艺青年,口袋里插一支英雄钢笔可是“标配”。当年,能在英雄金笔厂谋得一份差事可不容易。1987年夏天,“从小欢喜修修弄弄”的刘根敏,以技校生的身份进上海英雄金笔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,从此与“英雄”结缘。
刘根敏说,别看一支小小的英雄钢笔,包含了20多个零部件,而其中的笔尖更是笔的“灵魂”,也是钢笔制造的第一关,它的造型和质量好坏决定着整支笔的品质。制作一个小巧的笔尖要经过点铱、打磨、造型、开缝等34道流水线工序,好与不好全在设备模具。刘根敏跟着老师傅苦心钻研,总结出一套从设备维修、模具调成、模具修理到产品出产的独特工作方法,逐渐成长为一名工匠级的技术工人。为了让流水线出来的笔尖品质均衡,并降低制造成本,他不断改进操作工序,努力将制作误差率降到最低。
诞生于1931年的“英雄”老字号,不仅了国人自强不息的实业救国梦,也了建国后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。
1997年,上海英雄金笔厂接到了制作回归中、英两国领导人签字金笔和纪念回归18K限量版纪念金笔的任务,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技术刘根敏。刘根敏专门设计了大笔尖纪念笔,但大笔尖上设计图标占了笔尖的三分之二,厂里的自动化设备根本用不上。刘根敏对当年的设计制作过程印象深刻,“如果按照设计图纸及传统方式加工,商标打在金片上总是有偏差,外行人可能看不出来,但内行一眼就能瞧出来。”
要在小小的笔尖上雕琢、“绣花”,只能改进加工设备。在接下任务后的半年里,刘根敏先后刻坏了5套模板,做坏了100多个笔尖,最终设计出了多功能模板,使商标打在金片上无误差。精工细制终有回报,这批回归18K限量版金笔得到了验收方的高度评价,“上海英雄金笔厂的工人真是‘英雄’。”
如今,上海英雄金笔厂的许多荣誉产品都出自刘根敏所带领的小组,包括世博特许产品“中国红”14K金笔、APEC专用高档金笔、G20专用笔等产品的金笔尖等。
入行近30年,手眼聚焦始终没离开过一枚小小笔尖。常有人不解地问刘根敏,一件事干几十年,还能有什么问题?刘根敏笑笑:“钢笔是精细的东西,讲的就是精益求精。材质不同、价位不同,随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冒出来。”
几十年里,“英雄”牌钢笔这个老字号也随着市场的变迁在沉浮。“我最刘根敏的一点,就是他的沉稳,完全不受干扰。”英雄金笔厂副总李亮说。和刘根敏同期进厂的很多技术被其他制笔企业挖走,跳槽的人工资成倍地涨。技术过硬的刘根敏自然接到过不少企业抛来的橄榄枝,可他却“任变迁,我自岿然不动”。
刘根敏先后荣获“上海市五一劳动章”“2016年上海工匠”等荣誉称号。他谦逊地说:“如果说我今天成功了,那就是很幸运地选择了一份符合自己性格的职业。”
而今,在传承技艺的工匠班组里,就像当年师傅带自己一样,刘根敏要求徒弟们拿着一把锉刀练上两个月。“秘诀就是,工夫全在手上。一刀锉下去手里有轻重,老师傅可是想要几丝就是几丝的。”
48岁的刘根敏是上海英雄金笔厂笔尖车间金尖小组组长,其貌不扬,沉稳内敛,看上去比同龄人显得更年长一些。他在英雄金笔厂的车间里忙碌了近30年,手上厚厚的老茧就是最好的故事。
在钢笔尖的方寸之间,刘根敏钻研技术、淬炼匠心,也打磨人生,伴随着“英雄”这个民族品牌一起沉浮。
曾经的上海英雄金笔厂是上海轻工业的头牌企业,上个世纪的文艺青年,口袋里插一支英雄钢笔可是“标配”。当年,能在英雄金笔厂谋得一份差事可不容易。1987年夏天,“从小欢喜修修弄弄”的刘根敏,以技校生的身份进上海英雄金笔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,从此与“英雄”结缘。
刘根敏说,别看一支小小的英雄钢笔,包含了20多个零部件,而其中的笔尖更是笔的“灵魂”,也是钢笔制造的第一关,它的造型和质量好坏决定着整支笔的品质。制作一个小巧的笔尖要经过点铱、打磨、造型、开缝等34道流水线工序,好与不好全在设备模具。刘根敏跟着老师傅苦心钻研,总结出一套从设备维修、模具调成、模具修理到产品出产的独特工作方法,逐渐成长为一名工匠级的技术工人。为了让流水线出来的笔尖品质均衡,并降低制造成本,他不断改进操作工序,努力将制作误差率降到最低。
诞生于1931年的“英雄”老字号,不仅了国人自强不息的实业救国梦,也了建国后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。
1997年,上海英雄金笔厂接到了制作回归中、英两国领导人签字金笔和纪念回归18K限量版纪念金笔的任务,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技术刘根敏。刘根敏专门设计了大笔尖纪念笔,但大笔尖上设计图标占了笔尖的三分之二,厂里的自动化设备根本用不上。刘根敏对当年的设计制作过程印象深刻,“如果按照设计图纸及传统方式加工,商标打在金片上总是有偏差,外行人可能看不出来,但内行一眼就能瞧出来。”
要在小小的笔尖上雕琢、“绣花”,只能改进加工设备。在接下任务后的半年里,刘根敏先后刻坏了5套模板,做坏了100多个笔尖,最终设计出了多功能模板,使商标打在金片上无误差。精工细制终有回报,这批回归18K限量版金笔得到了验收方的高度评价,“上海英雄金笔厂的工人真是‘英雄’。”
如今,上海英雄金笔厂的许多荣誉产品都出自刘根敏所带领的小组,包括世博特许产品“中国红”14K金笔、APEC专用高档金笔、G20专用笔等产品的金笔尖等。
入行近30年,手眼聚焦始终没离开过一枚小小笔尖。常有人不解地问刘根敏,一件事干几十年,还能有什么问题?刘根敏笑笑:“钢笔是精细的东西,讲的就是精益求精。材质不同、价位不同,随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冒出来。”
几十年里,“英雄”牌钢笔这个老字号也随着市场的变迁在沉浮。“我最刘根敏的一点,就是他的沉稳,完全不受干扰。”英雄金笔厂副总李亮说。和刘根敏同期进厂的很多技术被其他制笔企业挖走,跳槽的人工资成倍地涨。技术过硬的刘根敏自然接到过不少企业抛来的橄榄枝,可他却“任变迁,我自岿然不动”。
刘根敏先后荣获“上海市五一劳动章”“2016年上海工匠”等荣誉称号。他谦逊地说:“如果说我今天成功了,那就是很幸运地选择了一份符合自己性格的职业。”
而今,在传承技艺的工匠班组里,就像当年师傅带自己一样,刘根敏要求徒弟们拿着一把锉刀练上两个月。“秘诀就是,工夫全在手上。一刀锉下去手里有轻重,老师傅可是想要几丝就是几丝的。” |
|